最近在媽媽群組瘋傳了好多「綠色蟲卵」的照片
【以下內容為ETTODAY,中時電子報&臺中區農業改良場,綜合整理】
為什麼大家會如此驚慌呢?因為這是「荔枝椿象」產的卵
據悉,「荔枝椿象」是台灣近年新的外來種害蟲,活動季節在夏季,
原本零星出現在台灣中南部、苗栗等地,近兩年已擴散至全台。
自從牠進入台灣後,已嚴重危害荔枝、龍眼等無患子科植物。
其實荔枝椿象蟲卵沒有毒性,
而「成蟲」顏色鮮豔,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跟好奇,
(*幼蟲的顏色鮮豔,引人注目)
但大多數的民眾都不了解牠的習性跟危險性,
若是不知情拿起來把玩,受到驚嚇的椿象會分泌出具有刺激性的臭液,
若民眾不小心觸碰到臭液,輕則造成皮膚過敏、灼燒感,
重則引發皮膚潰爛;若不慎噴到眼睛,更有失明的危險。
農業處提醒民眾,
若被荔枝椿象的臭液噴到,應立即以清水沖洗,
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,有些人被臭液噴到,只會出現輕微紅腫,
但有些人會出現皮膚潰爛,此時應就醫治療。
農藥處也提供藥劑防治荔枝椿象方法,
包括50%芬殺松乳劑、85%加保利可濕性粉劑、40.64%加保扶水懸劑,以及2.4%第滅寧水懸劑等,
請果農使用時,注意安全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
「荔枝椿象」的較重要相關資料,請參考 植物保護圖鑑,裡面有詳細介紹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查詢資料查到的相關訊息,表示荔枝椿象已經開始活動了,大家要特別注意!
中部地區荔枝椿象已開始活動,臺中場籲請民眾及早防治
(資料來源:臺中區農業改良場)
中華民國 106 年 03 月 14 日
每年春季為荔枝椿象的主要繁殖期,亦為防治關鍵期。經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調查,目前轄區內荔枝椿象已開始活動、產卵;
為避免造成經濟損失及人體危害,臺中場呼籲農友應把握防治時機,加強果園的管理,並配合進行區域共同防治。
于逸知助理研究員表示:越冬後的荔枝椿象對藥劑耐受度較低,每年 3-4 月期間進行區域共同防治可達到最佳的防治效果;
民眾可參考植物保護推薦藥劑, 如陶斯松或賽洛寧等,並應加強葉背與枝條縫隙的施藥;園內如發現卵塊則應儘早移除、銷毀。
此外,椿象若蟲有假死的習性,敲打枝條可使其掉落後移除之;或在樹幹基部塗佈一圈黏蟲膠,藉以捕殺由地面向上爬行之蟲體。
臺中農改場指出:荔枝椿象以霧峰、太平、大里及八卦山脈沿線為主要發生區,可為害荔枝及龍眼等無患子科植物,
若蟲體色紅艷具白色條紋,成蟲體型壯碩呈黃褐色;蟲體吸食植物幼嫩部分,導致落花、落果及嫩枝枯萎。
此外,荔枝椿象受干擾後,會由背部臭腺噴射具有刺激性的分泌物,將造成人體灼傷。
該場特別呼籲農友於田間作業時,應做好身體防護,切勿把玩荔枝椿象,以免造成身體灼傷;
若不慎沾染其分泌物,應儘速就醫,以免傷口感染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結論:
荔枝椿象除了會危害農業之外,成蟲的毒液也會讓人受到傷害
因此大家在收衣服也要稍微注意一下是否有類似蟲卵,
如果有發現就要更小心注意有成蟲出現的可能。
不要讓孩子因為好奇而去觸碰發生危險,
若真的不小心誤觸也要趕快以清水沖洗、就醫。
以上資訊和大家分享唷 :)